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“一田三收”,拓宽致富“稻”路
来源:安徽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5-22 11:14:15

一只白鹭掠过水面,留下一道长长的波纹。5月15日清晨,记者来到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稻虾鳝试验田,养殖户乐晓辉收起稻田边的虾笼,将壳青、个大、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倒入桶里,匆匆去赶集。


(资料图)

记者坐上乐晓辉的电动小三轮,他熟练地驾车载着4桶小龙虾直奔镇里的批发市场。“早些去,能卖上好价钱。”乐晓辉说,他从事稻虾联作已有六七年,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育虾经验的积累,养殖小龙虾的效益年年递增。

“虽然小龙虾的市场供给量一年比一年大,但是我养的虾个头大、品质好,价格一直都不错。”乐晓辉说。

“龙虾共计62斤,个头算大,1斤15块钱。”在去水、上秤后,收购的商贩大声报着重量和价格。乐晓辉这一趟挣了930元,他微笑着点点头,认可了交易。

当天上午8点半,乐晓辉就急着往回赶,“今天要在稻虾田里投黄鳝苗,约好的时间快到了。”

“稻虾田养黄鳝,不怕黄鳝钻洞破坏农田吗?”记者带着疑问,与乐晓辉一起去村里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。

基地内,一个个白色大棚里整齐排列着水箱,水箱里漂着绿色的“水草”。

“这不是草,是仿生的塑料皮,黄鳝苗就在下面养殖。”山南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赵成林说,用真水草会腐烂变质,仿生水草不会变质,还能遮光保温,有利于黄鳝苗生长。

“黄鳝苗从小适应水草下的生存环境,投放稻田后,只要在特定位置种水花生等水草,黄鳝就会主动往水草下聚集,不会往岸边钻洞。”赵成林告诉记者,正是利用黄鳝的这个习性,在稻虾田养殖黄鳝才不会破坏生态。

说话间,乐晓辉已经买好黄鳝苗,众人帮着搬运上车,一起去稻虾田投放。

“今天再投放5个网箱的黄鳝苗后,我流转的20亩田就实现了‘稻虾鳝’联作。”乐晓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一亩水稻净收入1000元、小龙虾净收入超过2000元、黄鳝净收入超过7000元,一块田一年就有3份收入,亩产值将超过1万元。

“黄鳝与小龙虾‘打架’怎么办?”“不会,黄鳝苗先养在网兜里,等待6月中旬小龙虾捕捞完后再散养黄鳝,虽在一口塘里,却只是‘邻居’,互不干扰。”赵成林说,稻虾鳝的水田不喷农药、不施化肥,小龙虾和黄鳝的排泄物滋养着水稻,黄鳝吃水里的杂鱼、螺蛳,其排泄物也是小龙虾的天然饲料,成熟后上市的稻、虾、鳝都是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。

“这里是试验田,村里还有500亩稻虾田,待试养成功后,会在全村推广‘稻虾鳝’联作,带动近50户养殖户参与。”山南村第一书记陆晓宇告诉记者,之前稻田里的龙虾捕完后,还有几个月的空闲期,村里就召集养殖户、股份合作社负责人一起讨论如何增加亩均产值。

山南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主要培育黄鳝苗、甲鱼苗等,外地人常来村里购买。村“两委”干部和村民讨论时,就有村民提出:村里有黄鳝苗,为何不能在稻虾田里养殖?

于是,村里咨询了水产基地的赵成林,结论是在技术上完全没问题,恰好能填补龙虾上市后稻田的“空窗期”。

“村里主导的产业,既要让村民尝到甜头,又不能把风险转嫁给村民。”陆晓宇对记者说,通过驻村工作队的提议,村“两委”集体表决,报镇党委同意,由村股份合作社出资10万元购置网兜、黄鳝苗等,交给有经验的养殖大户乐晓辉搞“稻虾鳝”联作,获得的收益由村集体与养殖户分成,带头做给村民看。

通过“党组织+股份合作社+养殖户”模式,山南村开始了致富路上的新探索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